English

电影院如何走出尴尬?

1999-04-11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庹泓 孙玲君

说到电影院的尴尬,北京电影公司总经理助理、原首都电影院总经理刘洪鹏不无感慨:电影院举步维艰主要是改革滞后。

靠好片消除信任危机

据说,北京某大影院在放一场电影时,居然出现了“好汉三条半”的情形。一位放映员告诉记者,这还不算最尴尬的,还有只有一个观众的时候呢!然而,《泰坦尼克号》上映时,电影院几乎场场爆满,在中国创下3.7亿元人民币的票房纪录。因此,在寻找影院观众流失的成因时,业内外人士无不首先指向电影片源和电影质量。

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宣传策划部经理高军认为,目前国内尽管每年都有几部优秀影片,但大量的还是毫无特色、缺乏艺术性的平庸之作,这些平庸影片的大量上市会使观众因为观赏性不强而产生“国产片信任危机”。

国产影片在80年代年产量为130部至140部,到去年仅80部左右。尽管从1995年开始,中影公司按规定每年从国外引进10部大片,电影院如今一年也只90部左右的法定片源。刨去大量上座率很低的片子,也就只剩下十几部能赚钱的好产品。

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多产出一些好看的电影呢?

制片不能产业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。我国的制片业,如今虽然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同台竞艺的投资热情,但是整个业态离好莱坞那种电影拍什么,怎么拍,拍给谁看,目的都很明确的电影流水线生产还有很大的差距,我们还没有摆脱市场盲目性的小作坊式生产框框,以至观众年复一年地流失。

傍商城扩大“客源”

上班族看电影的黄金时间是双休日。在双休日,以家庭为单位逛商店的比率较高,这就给商家一个启示:在商场开办多功能电影院能满足三口之家的需要。目前国外的新影院群都傍一个大型购物中心,并设有宽敞的休息厅、小卖部、快餐店、咖啡厅、电子游戏厅。观众在逛商店之余,到影院看看自选电影,品尝品尝美食,一举数得。在国内的京、津、沪、穗,外商也已抢占滩头。比如在北京王府井的新东安市场里,目前已经建好了一个双层、八厅的多功能电影城。时代广场、东方广场也都被外商看好。

电影院作为销售电影的终端场所,是电影业的晴雨表。电影院的尴尬,其实也是电影业的尴尬。反过来说,中国电影业如果真的都市场化了,制片、发行、放映三方的关系都理顺了,电影院的日子也就好过多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